English | 简体中文 | 繁體中文
查询

苦瓜

kǔ guā

苦瓜
苦瓜药材相关详细信息 补充纠错
药材名称 苦瓜
药材拼音 kǔ guā
药材别名 锦荔枝、癞葡萄、红姑娘、凉瓜
英文名称 bitter gourd
功效分类 清热泻火药
药用部分 葫芦科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(动)植物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。多分枝,茎枝被细柔毛。卷须不分枝,纤细,长可达20厘米,被微柔毛。叶柄细,初时被白色柔毛,后变近无毛,长4~6厘米;叶片轮廓为卵状椭圆状肾形或近圆形,膜质,长宽均为4~12厘米,上面绿色,背面淡绿色,脉上被明显的微柔毛,5~7深裂,裂片卵状长圆形,边缘具粗锯齿或者不规则的小裂片,先端多半钝圆形,基部弯曲成半圆形,叶脉掌状。雌雄同株;雄花单生,有柄,长5~15厘米,中部或基部有苞片,苞片肾状圆心形,萼筒钟形,5裂,裂片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花冠黄色,5裂,长1.5~2厘米,先端钝圆或微凹,雄蕊3,贴生于萼筒之喉部;雌花单生,有柄。长5~10厘米,基部有苞片,子房纺锤形,具刺瘤,先端有喙,花柱细长,柱头3枚。果实为长椭圆形、卵形或两端狭窄,长8~30厘米,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,成熟时橘黄色,自先端3瓣开裂。种子椭圆形扁平,两端均有角状齿,两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条纹,包于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。花期6~7月,果期9~10月。
产地分布 我国南北均普遍栽培。
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果实,切片晒干或鲜用。
药材性状 干燥的苦瓜片呈椭圆形或矩圆形,厚约2~8毫米,长3~15厘米,宽0.4~2厘米,全体皱缩,弯曲,果皮浅灰棕色,粗糙,有纵皱或瘤状突起。中间有时夹有种子或种子脱落后留下的孔洞。质脆,易断。气微味苦。
性味归经 性寒,味苦。归心经、脾经、肺经。
功效作用 祛暑涤热,明目,解毒。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。
临床应用 内服:煎汤,6~15克,鲜品30~60克;或煅存性研末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取汁涂。主治暑热烦渴,消渴,赤眼疼痛,痢疾,疮痈肿毒。
药理研究 降血糖;抗癌;抗病毒。
化学成分 本品含5,25-豆甾二烯醇-3-葡萄糖苷、苦瓜苷等成分。
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。
配伍药方 ①治中暑暑热:鲜苦瓜截断去瓤,纳好茶叶再合起,悬挂阴干。用时取6~9克煎汤,或切片泡开水代茶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②治烦热消渴引饮:苦瓜绞汁调蜜冷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③治痢疾:鲜苦瓜捣绞汁1小杯泡蜂蜜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④治痈肿:鲜苦瓜捣烂敷患处。(《泉州本草》) ⑤治汗斑:鲜苦瓜去瓤及种子,用砒霜0.6克,研末,纳入瓜内,以物盖口,用火烤出汁,取汁涂患处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上一味中药材: 栀子
下一味中药材: 青葙子
大家都在看
  • 太白参
    太白参 tài bái cān

    功效与作用:滋阴补肾,益气健脾。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阴药。

  • 竹沥
    竹沥 zhú lì

    功效与作用:清热降火,滑痰利窍。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。

  • 赤小豆
    赤小豆 chì xiǎo dòu

    功效与作用:利水消肿、解毒排脓。属利水渗湿药下属中的利水消肿药。

  • 五灵脂
    五灵脂 wǔ líng zhī

    功效与作用:活血止痛、化瘀止血、消积解毒。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。

  • 三丫苦
    三丫苦 sān yā kǔ

    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、行气止痛、燥湿止痒。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。

分享链接